Drifting 手繪風向 (Livi Gallery)--- Oychir
通常人們對我畫的印象,是單色單線 2D 繞來繞去,被稱為「癡線」及「頭暈」之類,哈哈,我這些線其實是風是音樂啦,意念大概如下:
8.Dec.2012 - 6.Jan.2013
通常人們對我畫的印象,是單色單線 2D 繞來繞去,被稱為「癡線」及「頭暈」之類,哈哈,我這些線其實是風是音樂啦,意念大概如下:
《莊子 齊物論》
子 綦 曰 : 「 夫 大 塊 噫 氣 , 其 名 為 風 。 是 唯 無 作 , 作 則 萬 竅 怒 呺 。 而 獨 不 聞 之 翏 翏 乎 ? 山 林 之 畏 佳 , 大 木 而 圍 之 竅 穴 , 似 鼻 , 似 口 , 似 耳 , 似 笄 , 似 圈 , 似 臼 , 似 窪 者 , 似 污 者 。 激 者 、 謞 者 、 叱 者 、 吸 者 、 叫 者 、 譹 者 、 宎 者 , 咬 者 , 前 者 唱 於 而 隨 者 唱 喁 , 泠 風 則 小 和 , 飄 風 則 大 和 , 厲 風 濟 則 眾 竅 為 虛 。 而 獨 不 見 之 調 調 , 之 刁 刁 乎 ? 」
而又在畫的內容,加些閉門造車生活、胡思亂想、發夢、旅行之類,又會多手加些歌詞、句子、message、亂寫等等。
這次 exhibition(手繪風向)的主題是歌德式教堂 (代表宗教/藝術) 及芭蕾舞 (代表修行及奉獻),配以中世紀時代表現,就是哥德式藝術時代裝飾性插畫,那些畫在羊皮紙上宗教書稿上的畫。風格文字描述如下:
這次 exhibition(手繪風向)的主題是歌德式教堂 (代表宗教/藝術) 及芭蕾舞 (代表修行及奉獻),配以中世紀時代表現,就是哥德式藝術時代裝飾性插畫,那些畫在羊皮紙上宗教書稿上的畫。風格文字描述如下:
《你不可不知道的歐洲藝術》
「⋯哥德式插畫的風格,和彩色玻璃窗畫,以及繪畫一樣,都是平面的二度空間作品,而人物往往身處於鍍金的背景之中,顯得優美華麗。畫面豐富、變化繁多、顏色燦爛、大量使用鍍金裝飾,這一切都是哥德式插畫出色醒目的地方。⋯中世紀的人們認為,事物的外表顯得愈是貴重,代表其內在的精神價值也愈崇高,而就插畫而言,輝煌奪目的色彩代表了手寫書稿的精神,以及宗教價值。」
因為一向很喜歡哥德式藝術,就想畫一些這樣的宗教畫,尤其是哥德初期,畫面比較稚氣 playful 的,紅紅藍藍的(紅色象徵耶穌寶血,藍色象徵神聖與智慧),及許些我喜歡的元素:花、草、大自然,天使、怪物、紋章、英文書法、象徵表義、宗教符號等等。
由黑白變彩色加金,應該會嚇到一些人,哈。還豁出去的裱得又金又花,很中世紀,哈哈,大概只此一次。
由黑白變彩色加金,應該會嚇到一些人,哈。還豁出去的裱得又金又花,很中世紀,哈哈,大概只此一次。
所提到比較稚氣 playful 的 style(因為我個人有時是這樣 XD),自己去 search 一下聖女希德嘉的書《認識上帝之道》就明白,內容記載她自幼看到的靈視,書中表達靈視的插畫極之有趣!那表現方式,極之純直,充滿童趣。我認為很有代表性。
由於當時文盲太多,中世紀藝術充滿具象的表現,很直接,簡直是畫公仔畫出腸。而為何應當很正經的宗教畫及教堂等等,會出現一些如上述所講,很 playful 甚至古怪詼諧的表現:
《怪物考—西方中世紀的怪物世界》
「⋯中世紀的西方人認為能想像出來的東西,即可能真實存在,幻想與現實的界線,對他們而言並不清晰明確。⋯雖然在我們看來生物與非生物、飛禽走獸、植物與動物是分屬不同的範疇種類,但對中世紀的人來說,彼此間卻沒有很大的差異。」
即所有例如人魚、人馬、獨角獸、三頭狗、龍⋯中世紀的人們,是從來沒有懷疑牠們是假及不存在。
雖然中世紀社會整個地沈浸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中,但種種遠古遣留下來的異教傳統、怪物、民間文化並沒有消失。
「中世紀人在某種程度上同時參與官方的(教會)和民間的(狂歡節)生活,並同時用嚴肅和詼諧的眼光來看待周圍世界。在中世紀大量描繪精美的手抄卷上,可以發現在規矩的內文與插圖外,同一頁的邊緣或角落常出現一系列荒誕可笑的怪人、怪獸,狂歡節造型人物,或各種人、動物、植物巧妙結合的圖案。⋯此現象不僅只在手抄卷可以見到,在織品、宗教題材的雕刻作品,中世紀的教堂、修道院內外,亦都可見識到。⋯揭示了中世紀人在巨大的宗教氣氛圍籠罩下的生活裡,仍保有天馬行空的想像能力。⋯虔敬與詼諧兩種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態度,截然不同卻又並肩共存。」
我喜歡中世紀哥德式藝術,現在 exhibition 畫了這些 colourful, playful 又金又詼諧的,但內容卻又十分認真的畫。也許因為我看待生活、人生、世界⋯也是虔敬及詼諧並存的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